4月30日零时起北京应急响应下调为二级详细解读

2020-04-30
阅读 37

  今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说,近期市里组织专家及有关部门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疫情态势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相关建议。经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按程序报批后,确定4月30日零时起将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调整为二级,并相应调整防控策略。

  一、调低北京应急响应级别相关考虑

  经过三个多月严密精细的疫情防控,北京实施了严把入京关、境内外人员隔离观察、社区严格管理、单位健康监测、“绿码”推广应用、发热门诊早期排查、可疑病例应检尽检、传染源及密接及时溯源管理等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党委领导、央地协同、群专结合、联防联控、迅速反应的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目前北京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稳固,总体风险可控。

  从全国看,疫情持续向好。截至4月28日24时,23个省区市超过28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24个省区市超过14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目前全国各省区市保持应急响应一级4个、二级6个、三级19个、四级3个,28个省区市相继调整了响应级别,并未发现疫情反弹。同时,从4月8日武汉解封至目前经过三周时间的监测检测,没有疫情反弹。

  从本市看,截至4月28日24时,15区超过36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其中12个区70天以上无本土新增病例,朝阳区今日24点,将14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同时,自3月23日中央决定北京口岸国际航班加降第一入境点后,北京直接入境客运航班旅客减少,并全部实行集中观察,全面进行核酸检测的严格管理。虽有零星境外输入病例,但感染来源明确,溯源清晰,疫情防控整体平稳可控。

  综合考虑以上情况,我市调低一级应急响应等级的内外部条件已基本具备。

  二、全面落实“三防”“四早”“九严”防控措施

  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绝不意味着防控工作标准降低、防控力度减弱,而是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都疫情防控不同于其他地区,对全国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要深刻认识首都疫情防控的特殊重要性,做好应对较长时间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止疫情二次暴发、卷土重来。要继续常抓不懈,加固薄弱环节,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就当前工作来讲,境外输入和本地反弹风险都不容低估,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首都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履行好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具体措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三防”“四早”“九严格”,即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深化落实“九严格”。具体来说:

  一是严格社区管控。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强健康监测。持续抓好全天候值守,出入证实名制管理,信息登记,完善健康宝绿码支撑等措施,紧盯看住居家重点观察人员,做好跟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围绕社区防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弥补短板、完善措施、一盯到底。

  二是严格进京检查站管理。继续发挥公安检查站“关口”作用,持续保持最高等级查控,持续防输入和防拥堵,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核、逢人必测。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密切和周边省市协作配合,坚持“数据支撑、严管严控、分类处置、闭环管理”。

  三是严格学校常态化管理。落实入校测温、晨午晚三检等防疫要求,严防带病返校;实行小班教学、错时作息、“两点一线”上下学等安排,校内校外一起抓,严防校外输入风险严格封闭式管理,做好食堂、宿舍、教室、卫生间等人员密集场所通风消毒。

  四是严格复工复产管理。对标新要求,严格落实复工复产指引,细化防控措施;依托“北京健康宝”,加大“一码通行”力度;夯实各方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风险排查,堵塞漏洞;清理开复工前置审核审批程序,问需于企、问难于企,推动复工复产向达产达效转变。

  五是严格落实常态化监测。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坚持对新冠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急需住院治疗患者、经北京口岸入境人员、武汉返京即将解除隔离观察人员、高中风险地区返京人员等重点人群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对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等公共服务人员以及餐饮服务人员等人群,按照自愿、预约原则实施“愿检尽检”,通过全面提升检测筛查保障能力,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的常态防控要求。

  六是严格就医管理,建立实名制预约常态机制,坚持非急诊全面预约,急需入院人员收入过渡病房,全部进行核酸检测。严格落实勤通风、测体温、严探视、少聚集、“一米线”等措施,加强对出院复阳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和治疗,严格院感防控升级版措施和彻底阻断传播风险。

  七是严格境外返京人员管理。我市居民原则上不去境外出差旅游。紧盯返京人员这一重点群体,严格“

标签:    时政    疫情    传染病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