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整治24项不文明行为,最高可罚50万元

2019-11-26
阅读 13

  公交地铁霸座、不礼让斑马线、高空抛物、遛狗不牵绳、机动车乱插队、公共空间乱堆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将依法规范,并受到相应惩处。11月25日上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

  条例草案提出,本市将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文明行为记录将有望与评比表彰、积分落户加分、住房和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挂钩。

  同时,将重点治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共享单车乱停放、擅自泄露他人信息和隐私等6个领域24项不文明行为。

  文明行为有望享联合激励

  参与垃圾减量分类、爱护共享单车、文明养犬、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均被列入文明行为规范相关条款中。

  为加强对文明行为的引导,条例草案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公开招募等方式,组建公共文明引导队伍,协助做好文明行为宣传、引导、监督等工作。此外,将建立文明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文明行为评价,制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作为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参考,并向社会公布。

  为进一步鼓励市民守文明、享文明。条例草案提出,本市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加强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信息的记录、归集、共享和使用。同时,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依据文明行为记录,完善有关评比表彰、积分落户加分、住房和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优待、困难帮扶、现金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职位晋升、待遇激励等方面将文明行为记录作为重要参考条件。

  这意味着,在文明行为方面贡献突出的公民,将获得实实在在的奖励。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为城市道德文明建设增添了新动力。

  重点整治24项不文明行为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丛骆骆介绍,依据民意共识,条例草案对市民普遍厌恶的顽症痼疾和陈规陋习进行精准画像,与鼓励倡导的文明规范进行正反对比呼应,重点治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共享单车乱停放等6个领域的24项不文明行为。并授权政府可以就重点治理的范围、区域等作出具体规定。

  重点治理24项不文明行为包括:

  环境卫生方面4项:

  包括随地吐痰、随意倒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场所或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等;

  公共秩序方面3项:

  包括从建筑物向外抛物、公共场所赤胸裸背、娱乐健身活动扰民等;

  交通出行方面6项:

  包括公共交通工具霸占座位、不礼让行人、非机动车乱穿马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

  社区生活方面4项:

  包括在楼道堆放杂物、遛狗不拴绳、擅自安装地锁等;

  旅游秩序方面3项:

  包括攀折花木、违规投喂动物等;

  网络电信方面4项:

  包括擅自泄露他人信息和隐私、发送骚扰短信等。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或被罚款

  在处罚方面,丛骆骆介绍,对不文明行为,其他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条例草案不再重复。而对于条例草案中重点治理的24项不文明行为,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幅度范围内从重处罚。

  此外,对其他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处罚措施的不文明行为,如从建筑物向外抛物、居住区乱堆乱放、快递外卖等企业未有效履行相关管理职责等行为,条例草案设置了新的罚则;对群众普遍厌恶、反映现有处罚过轻的行为,提高了罚款额度,并规定了公开曝光、约谈整改、社会服务等处理措施。

  例如,针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快递外卖车辆横冲直撞等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不文明行为,条例草案规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车辆的日常养护,保持车辆干净整洁,及时对故障、报废车辆进行清理更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规范承租人依法使用、停放,维护交通出行秩序。对于违法违规停放车辆影响道路通行的使用者,将被责令改正,处警告或五十元罚款。企业未履行相应管理职责的,可约谈其负责人;拒不改正的,可限制车辆投放,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备受关注的快递、外卖行业管理方面,条例草案规定,企业应建立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使用车辆进行统一登记、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对企业未履行安全主体职责,其从业人员多次违反交通秩序,造成社会影响,可约谈其负责人,并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拒不改正的,可禁止其车辆上道路行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责令停业整顿,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严重不文明行为或与个人信用挂钩

  针对地铁公交霸座、机场车站闹事、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等近来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条例草案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内实施不文明行为的,经营管理单位有权进行劝阻;不听劝阻的

标签:    交通    不文明行为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