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东清明祭扫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最新】

2020-03-19
阅读 18

  2020广东清明祭扫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最新)

  3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第44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重点介绍我省清明祭扫和口岸管理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一、骨灰寄存场所暂停现场祭扫

  一是 不组织集体性告别祭奠、骨灰海葬、骨灰树葬、联宗祭祖等活动,以往清明期间农村地区会组织一些大规模的家族祭祖、家族聚餐活动,疫情期间,这类聚集性的活动是禁止的。

  二是 各类骨灰寄存场所,包括殡仪馆、宗教场所等设立的骨灰寄存设施,疫情期间暂停现场祭扫服务。这类祭扫场所相对密闭,空气流通差,容易造成疫情传播,有必要全面暂停现场祭扫服务。

  三是 由各地级以上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根据分区分级防控指引要求,决定暂停或实行预约公墓祭扫服务,有关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留意各地级以上市防控指挥办的通告。

  四是 加强农村祠堂、墓地祭扫(祭拜)活动管理,严格控制参与人数,严防人员聚集。

  五是 对类似纪念设施实行临时性闭严措施,暂不组织和接待现场祭扫纪念活动,同时,利用中华英烈网等开展网上祭扫英烈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

  对因疫情防控需要未能到现场祭扫的群众,广东将积极提供绿色文明追思服务,方便人们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目前主要采取这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 省民政厅将依托“粤省事”提供“云祭扫”公共服务;

  二是 鼓励有条件的祭扫场所,根据群众需要,由殡葬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代为祭扫;

  三是 由殡葬服务机构统一举办简约、文明、不聚集的公益祭扫活动。

  二、出台清明祭扫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省卫生健康委出台了《广东省清明祭扫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下称《指引》),适用于全省清明祭扫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包括公墓、骨灰寄存设施、农村祠堂、村边或山林墓地等场所在清明期间的疫情防控。

  《指引》提出,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劝导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在外教师、留学生、境外投资合作企业员工清明期间暂不返粤、不扎堆返粤、暂缓返粤祭祖探亲。高、中风险人员和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孕产妇不参加祭祖活动。按照民政部门要求,倡导文明祭扫。不举办集体公祭、骨灰海葬、骨灰树葬等人群聚集活动。

  《指引》明确,要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清明节祭扫期间,在保障遗体接运、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前提下:

  ①高风险地区 各类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祭扫服务。

  ②中风险地区 各类殡葬服务机构,可提供限制性墓地祭扫服务,采取网络实名制预约、控制人数、分时分批等措施,控制逗留时间,减少人群密集,防止交叉污染。

  ③低风险地区 各类殡葬服务机构在加强墓地祭扫场所、人员健康管理、限制人员规模、逗留时间等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开展祭扫服务。

  《指引》明确,要严防境外和国内重点地区疫情输入传播。对国外来粤、返粤的中国籍旅客和疫情严重的国家、地区来粤返粤的外国籍旅客,要做好口岸、卫生检疫、人员分类接送转运和14天隔离医学观察。对国内疫情严重地区来粤返粤人员实行严格的健康管理,按规定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管理。

  三、呼吁侨胞加强防护暂缓返粤祭祖

  如侨胞确有需要回国返粤的,入境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入境卫生检疫的措施,入境后要自觉遵守14天的居家观察或者是集中医学观察。

  1、“在决定行程前,要认真了解广东口岸防控措施和入境后的管控措施”

  2、“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也就是14天的居家隔离或者是集中隔离的时间安排,并根据个人实际妥善安排行程,全程做好自身的防护”。

  四、上山祭扫要严防森林火灾

  我省各地将采取“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等多项措施,加强清明节期间林区的防疫和森林防灭火工作。

  首先,抓好源头管控,基层护林组织、护林员、森林公安以及村社干部等一线力量,深入开展“拉网式”大排查风险隐患,镇村辖区坟墓登记在册,林区在建工程重点部位签责任状。各进山设置临时检查站,对进山人员测量体温、检查携带火种、香烛纸钱,发放森林防火告知书,登记联系人、联系方式。还采取疫情防控卡点与森林防火的检查站布设相结合,疫情卡点的工作人员与森林检查人员履职结合,疫情期间的春耕生产与抓野外火源管理结合,严控火种上山。

  其次,抓好宣传的教育引导。比如,通过镇村干部深入林区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农户开展“面对面 人盯人”的精准宣传;清明前全省中小学上一堂森林防火公开网课;通过运营商给全省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提醒森林防火安全事项。

标签:    时政    清明节    疫情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